您當前位置:首頁 > 技術中心 > 技術中心詳情
技術中心詳情

新米兰体育ACCU-100光伏儲能微電網協調控製器

1. 產品介紹

     ACCU-100微電網協調控製器是一種應用於微電網、分布式發電、儲能等領域的智能協調控製器。裝置滿足係統滿足光伏係統、風力發電、儲能係統以及充電樁等設備的接入,通過對微電網係統進行全天候數據采集分析,監視光伏、風能、儲能係統、充電樁運行狀態及健康狀況,並在此基礎上以**經濟優化運行為目標,獲取*優控製策略進而對微電網實施調節控製,實現微電網分布式能源、儲能係統、負荷的實時動態調節功能,促進新能源就地化消納,提高電網運行穩定性、補償負荷波動;**實現微電網的需求管理,提高微電網運行效率、降低供電成本,保障微電網**、可靠、經濟運行。

2. 產品特點

      ACCU-100 微電網協調控製器具備以下功能特點:數據采集:支持串口、以太網等多通道實時運行,滿足各類風電與光伏逆變器、儲能等設備接入;通訊管理:支持 Modbus RTU、Modbus TCP、IEC 60870-5-101、IEC 60870-5-103、IEC60870-5-104、MQTT 等通信規約,可實現雲邊協同(結合新米兰体育智慧能源管理雲平台進行遠程運維)、OTA 升級、就地/遠程切換、本地人機交互(選配);邊緣計算:靈活的報警閾值設置、主動上傳報警信息、數據合並計算、邏輯控製、斷點續傳、數據加密、4G 路由;策略管理:防逆流、計劃曲線、削峰填穀、需量控製、有功/無功控製、光儲協調等,並支持策略定製;係統**:基於不可信模型設計的用戶權限,防止非法用戶侵入;基於數據加密與數據**驗證技術,采用數據標定與防篡改機製,實現數據固證和可追溯;運行**:采集分析包括電池、溫控及消防在內的全站信號與測量數據,實現運行**預警預測

3. 產品參數

 ACCU-100 微電網控製器主要負責工商業光儲充新能源電站的數據采集、本地控製策略以及雲端數據的交互。支持容量為:儲能容量:≤400kW,光伏容量:≤400kWp。



ACCU-100 微電網控製器典型的硬件配置與附件參數如下表 3-1 所示。

表 3-1 典型配置參數表



4.係統架構



ACCU-100 協調控製器:控製儲能設備、分布式能源、可調負荷設備的出力

與電力需求,並能根據經濟效益模型在滿足調度的前提下,進行光儲置換,減少

棄光。並與雲端平台進行交互,響應雲端策略配置。

智慧能源管理雲平台 EMS3.0:滿足跨站點,跨區域海量數據的接入,通過

數據分析實現各站點資源類、電量類、損耗類、指標類、維護類、貢獻類等指標

計算與管控,並通過多樣化預測,分析發電與用電趨勢,結合電價數據、生產計

劃、負荷需求,提供*佳控製方案。同時提供遠程監控與運維功能。

5. 技術標準

產品主要依據標準如下:

 GB/T 13729-2002 遠動終端設備

 GB/T 17626.4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衝群抗擾度試驗

 GB/T 15153.1 遠動設備及係統第 2 部分:工作條件第 1 篇:電源和電磁兼容兼容性

 GB/T 15153.2 遠動設備及係統第 2 部分:工作條件第 2 篇:環境條件(氣候、機械和

其他非電影響因素)

 GB/T 4208-2008 外殼防護等級(IP 代碼)

 Q/GDW 639-2011 配電自動化終端設備檢測規程

 NB/T 32015 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技術規定

 DL/T 584 3~110kV 電網繼電保護裝置運行整定規程

 DL/T 721-2013 配電網自動化遠方終端

 DL/T 630-1997 交流采樣遠動終端技術條件

 DB/T 864-2012 微電網接入 10kV 及以下配電網技術規範

 GB/T 33589-2017 微電網接入電力係統技術規定

 GB/T 36274-2018 微電網能量管理係統技術規範

 GB/T 36270-2018 微電網監控係統技術規範

 DL/T 1864-2018 獨立型微電網監控係統技術規範

 T/CEC 153-2018 並網型微電網負荷管理技術導則

 T/CEC 152-2018 並網型微電網需求響應技術要求

 T/CEC 153-2018 並網型微電網負荷管理技術導則

6. 性能指標



7. 能量調度



8. 裝置接線

ACCU-100 協調控製器,采用標準導軌安裝方式。裝置插上網線後 LINK 綠色燈會亮起,

有數據時閃爍,SPEED 黃色燈在 100Mb/s 時常亮,在 10Mb/s 時關閉;裝置有數據傳輸接收

數據 RX 紅色燈閃爍,發送數據 TX 綠色燈閃爍。

後板及底板均可安裝導軌卡座。

9. 外觀尺寸



10.通用要求

10.1.一般要求   采取屏蔽及相應抗幹擾等措施,以防電磁幹擾、雷電幹擾造成設備損毀,確保裝置在規定的環境條件下能****地運行。

10.2.包裝與運輸

1)設備的包裝應符合相關規定,並采取防雨、防潮、防鏽、防震等措施,以免在運輸過程中由於振動和碰撞引起損壞。

2)包裝箱內考慮好設備的支撐與固定,所有鬆散部件另包裝好放入箱內。

3)每個包裝件都應有與該包裝件相符合的裝箱單,放置於包裝明顯位置,並使用防潮的密封袋包裝。包裝袋內裝入的零部件應有明顯的標記或標簽,至少標明部件號、編號、名稱、數量等,並且相關信息要與裝箱單一致。

4)設備及附件應采取防潮、防鏽蝕等措施,保證 12 個月內不發生鏽蝕和損壞。如果超過 12 個月,應進行檢查,並重新作防鏽處理。

5)包裝件應符合運輸作業的規定,避免在運輸和裝卸時包裝件內的部件產生滑動、撞擊和磨擦,造成部件的損壞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